與股票通、債券通不同,理財通涉及產品供應更為復雜,並且涉及多個資產類別。

金融機構人士指出,「跨境理財通」由於涉及粵港澳三地監管、法規體系,需要在數據共享、賬戶開立、高效率支付系統、客戶權益保護等方面作出突破。

值得註意的是,內地投資人渴望通過香港市場進行國際化配置;而香港投資者受大環境及對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強的影響,投資更趨謹慎,風險偏好趨於保守,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將自己歸類為穩健或謹慎的投資者。

在「後疫情」時代,「無接觸」成為金融服務標配。有港資銀行表示一季度手機銀行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92%,匯豐正在內地籌備設立一家金融科技服務公司,華南一家股份制銀行也正在籌備資管科技子公司。

需配套突破數據共享難題

由於監管環境差異,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在內地、香港、澳門之間還有很多監管、業務規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7月7日,匯豐廣東聯席行政總裁兼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總經理李樺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理財通’如果要做到通,不只是提供產品,最重要的是配套,包括銀行開戶、跨境支付系統,以及怎麽做到數碼化投資渠道,保障客戶投資的利益。匯豐大灣區工作小組在過去一年其實並不僅僅在推進理財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理財通的總體設計已確立,正式上線之前還有一些配套機制需要達成共識,包括產品推廣方式、組合風險的評估。除總的額度之外,是否會給每個投資產品設置配額限制。

「我覺得還是要一點時間,才可以把(數據共享的)系統、概念、反饋幾方面理順。」李樺倫表示,在跨境開戶方面,粵港澳三地還沒有實現個人數據資料共享。內地有一個中央平臺可以處理賬戶、支付等數據,但香港在該領域還在發展。在數據共享方面,三地法律、處理也不一樣,客戶對數據共享的理解和運用也不一樣。三地要實現數據共享還有一段路要走。

根據央行此前公布的「跨境理財通」方案,「北向通」和「南向通」業務資金通過賬戶一一綁定實現閉環匯劃和封閉管理,使用範圍僅限於購買合資格的投資產品。

李樺倫說,「在閉環的環境下,要配合高效的支付系統。因為投資市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對客戶來講怎麽把握時間、拿到最新資料、高效做出反應?所以,(內地、香港)兩方面的配合對未來跨境支付的發展會起到很重要的推動」。

以銀行開戶為例,港澳居民通過「代理見證」可在本地開立內地Ⅱ類、Ⅲ類個人銀行賬戶。不過,港澳居民若要開立內地「全功能」的Ⅰ類銀行賬戶,還需親自前往內地銀行營業網點,提交銀行所需資料。內地居民在香港銀行開戶,則需攜帶身份資料、住址證明等親自到香港的銀行營業網點辦理。其中,代理見證主要是用於綁定內地移動支付APP,支付繳納各項費用。

跨境理財通涉及到三地監管和法律制度,如何理順港澳與內地的投資架構、並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

李樺倫認為,銀行和投資機構還需要進一步理順不同投資市場的基本架構,以更契合三地居民,讓他們可以在穩健基礎上達到投資目的。另外,要在客戶權益保障方面下功夫,保障三地投資者利益。如果出現投訴,怎麽可以積極有效地去處理,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香港投資人趨於穩健

李樺倫表示,內地和香港的客戶,都處在中國社會文化影響下,都比較註重家庭,也很重視下一代的保障和計劃。但是,從大灣區發展來看,因為兩地現在的投資指向不同,也存在差異。

「過去一兩年,香港整體經濟沒有以前好,在這個前提下,我們的客戶會更多傾向一些比較穩健、謹慎的投資方向,大概2/3的客戶都會比較穩健。」李樺倫說。

內地理財機構也瞄準香港市場。7月7日,建信理財董事長劉興華在北京公開活動上表示,建信理財已積極向監管機構匯報,推進跨境理財通「北向通」產品研發及銷售準備。立足於兩種制度比較融合借鑒下的財富管理模式。在全球低利率的環境下,內地理財產品對香港投資者有較強的吸引力。

李樺倫說,目前內地個人投資者主要投資本地股票、債券或保險,投資範圍比較小。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投資市場與不同的國際市場都有聯系,這可以為內地居民提供國際化投資機會。

「近期市況波動下,投資者會減低風險承受程度及降低對回報的期望。」恒生投資董事兼行政總裁李佩珊對記者表示,研究顯示,投資者會透過多元化投資組合分散風險。

李佩珊舉例稱,香港財富管理市場為投資者提供集體投資計劃及基金、定息產品、外幣買賣及投資產品,衍生產品以及量身定制的結構性產品方案等,以配合不同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及理財需要作資產配置。近年,一些嶄新的投資主題如環境、社會和管治方面的投資策略亦受投資者重視。

根據普華永道的一項調查,一些受訪者認為,無論投資者風險偏好如何,理財通早期將以簡單、低風險產品為主。內地客戶可能僅限於投資香港證監會認可的產品。最重要的是,監管機構希望達成一個平衡,既要保證內地投資者不會過早地遭受重大損失,又要明確不能剛性兌付。

有大型銀行香港子行行長表示,理財通應該和其它互聯互通計劃類似,但配套機制更復雜,投資者資格應當有一定門檻。

設立金融科技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受疫情帶來的「非接觸」服務需求影響,在大灣區的金融機構也開始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

匯豐7月3日宣布,正在內地籌備設立一家金融科技服務公司,從移動式財富規劃服務業務開始,為匯豐旗下各公司實體提供科技、數字及數據服務。此外,匯豐人壽自本月起推出全新由數字技術賦能的財富規劃與保險服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華南一家股份制銀行也正在籌備資產管理領域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匯豐上周剛剛在內地推出數字賦能的財富規劃與保險服務,並宣布將在內地籌建一家金融科技服務公司。」李樺倫說。該行成立了「大灣區工作小組」,成員包括粵港兩地的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團隊的管理人員。

她說,目前與粵港兩地的監管機構都保持著密切溝通,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準備,迎接「跨境理財通」帶來的機遇。一方面投資系統建設,提升數字化跨境服務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培訓兩地的服務團隊,更深入地了解兩地客戶的需求。

「香港投資者及內地投資者透過線上購買理財產品均有上升的趨勢,尤其在內地更為明顯,2020年一季度,恒生中國個人手機銀行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92%,在2月份,接近98%的交易是通過電子銀行渠道進行的。」李佩珊對記者表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