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時刻。過去40年,我們經歷了沿海開放、沿江開放、沿邊開放、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偉大實踐,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開放經驗。而「一帶一路」著眼於歐亞地區的互聯互通(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推動全球化朝向開放、包容、均衡、普惠、可持續方向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經驗在國際舞台上的推廣。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了一項大規模倡議,名為「一帶一路」。雖然這個倡議將令歐亞大陸的經濟發展格局發生改變,但是觀乎「一帶一路」只是一項倡議,並不急於制定具體的規劃,更注重的是大方向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就可以清楚知道,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既不是某些西方智庫所誣稱的「地緣政治戰略」,又不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也不是為了謀求「勢力范圍」而進行的所謂「新殖民主義」,當然更不是為了輸出「中國模式」。

日前,北美3國剛剛簽署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另據報道,亞太11國參與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亦將於12月底生效。我要強調的是,「一帶一路」倡議與CPTPP苛刻、封閉的談判完全不同,更不會有USMCA強加給成員國的32.10條款,該條俗稱「毒丸」(poison pill)條款規定,協議中的任何一成員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則其它成員國可以在六個月後退出並建立其自己的雙邊貿易協定。

「一帶一路」倡議不設排他性的苛刻條款,不限國別範圍,不搞封閉機制,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參與進來,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宣導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進行合作,推動市場多元化戰略,是一種由中國首倡的、各方共贏的包容性巨大的新型國際合作機制。反觀上述USMCA的「毒丸」條款,徹底曝露了美國霸權主義的空前膨脹,它嚴重違背世貿組織規則的非歧視原則和不能干涉他國主權的原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通過平等協商,已經同8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18個合作協定,這意味著全世界半數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當中。同時,中國也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在沿線24個國家推進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創造近2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資料充分證明,「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得到了沿線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和歡迎。

香港所處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在過去40年全力支持及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建設,在未來的日子,亦將繼續發揮好香港的紐帶作用,推動中西智庫、信用評級機構、風險評估機構建設,推動法律爭端解決機制合作,共同發佈「一帶一路」風險預測、績效評估報告;並推動大型跨國集團、中小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