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12月17日出席新界總商會的例會,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過去一年的重大進展:


惠及市民的政策措施 

一、稅務方面,內地繳納個人所得稅關於「183天」的計算方法(即在中國境內停留的當天不足24小時,不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

二、稅務方面,當地政府為境外(包括香港)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提供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

三、就業方面,全面取消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需辦理許可的要求。容許在內地就業的港澳人士繳存住房公積金,在繳存基數、繳存比例、辦理流程,以及提取個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等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四、日常生活方面,在內地居住並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申請領取居住證。持證人可在內地的居住地依法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及九項便利,涵蓋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金融等日常生活範疇。 

五、置業方面,香港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獲豁免所需的在本地居住、學習或工作年限證明,以及繳納個人所得稅及社保條件,使香港居民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六、銀行開戶及使用電子支付方面,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步試點內地銀行可通過其香港分支機構或同一法人集團的控股銀行,採用異地見證方式,為香港居民開立內地銀行第II、III類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使用移動支付。


支持商界及專業界別到大灣區發展

一、加快貨物流通方面,擴大海關跨境快速通關對接項目(即「跨境一鎖」)的實施範圍。由今年5月起,「跨境一鎖計劃」在廣東省內的清關點數目增至52個,覆蓋省內多個城市,其中43個覆蓋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

二、醫療服務方面,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便利在大灣區工作及生活的香港人在當地就醫。這項措施亦有助吸引本地和跨國葯企、生物製藥和醫療科技公司以香港為基地申請新葯註冊和引入醫療儀器,併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同時惠及兩地。

三、法律服務方面,廣東省於今年8月1日起取消香港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廣東省設立的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港方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的限制;允許聯營律師事務所以本所名義聘請港、澳及內地律師;以及放寬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可以受理行政訴訟法律事務等,有助香港的中小型律師事務所以合夥聯營方式進入內地市場。

四、建築業方面,進一步擴大建築業專業人士資格互認範圍和擴大港澳建築業專業人士在內地執業優惠政策實施範圍擴展至全國。

五、保險業方面,取消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保險公估機構的年期限制,允許他們按照與內地保險公估機構相同的監管標準進行業務備案。

支持創新及科技

一、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申請內地科研資金。過去一年間,在實現內地科研資金「過河」直接撥付到香港使用方面已取得不少進展。自今年年中,科技部及內地一些省市的有關部門已陸續批出超過1.1億人民幣給本地三所大學進行七個研發項目或建立實驗室,部分內地資金已成功過境撥付。 

二、政府正全力推動在香港科學園設立「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以吸引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來港,與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更多合作研發項目,為香港匯聚及培育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特區政府會探討建設第三個「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進一步在香港推動環球科研合作。 

三、特區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于佔地87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中央政府並支持建設由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深圳河北側毗鄰河套地區的「深方科創園區」組成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在便利人員、資金、貨物、信息等要素流動方面制訂配套支持政策。 

四、中央政府計劃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下,實施便利生物材料入境通關的措施,簡化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間等,便利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地進行動物實驗。新政策可鼓勵和促進香港的研究人員在內地進行臨床醫學研究和實驗,支持研發合作項目,有助推動香港醫療科技的發展。

青年創新創業

為鼓勵香港青年利用雙創基地,民政事務局今年3月在「青年發展基金」下推出兩個全新資助計劃,通過香港非政府機構為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支援,為有意于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青年,提供創業支援、起動資本和體驗項目等,加深香港青年認識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雙創基地,協助他們落戶發展。

廣東省會為在大灣區廣東城市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等同於給予廣東青年的待遇,包括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資金和租金補貼等。大灣區內亦設有青年雙創基地,為香港的青年提供支援。行政長官與廣東省在5月16日亦為首批十個大灣區青年雙創基地聯合授牌。

長遠而言,期望粵港兩地政府支持下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攜手建立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支持香港青年創業者在大灣區發展,亦可考慮邀請兩地與青年創業相關的機構參与,例如雙創基地、大學、非政府機構、科研單位、專業團體、創投基金等加入聯盟,以方便非政府機構、雙創基地、有意創業的香港青年相互交流和創業青年獲得直接支援,確保創業基地的政策及措施能切合需要和與時並進。

特區政府就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架構

為積極推展大灣區的工作,行政長官成立了高層次、由她本人擔任主席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負責全面統籌香港特區參与大灣區建設的事宜,至今已召開兩次會議。

此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設立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並委任一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以具體落實有關的工作。如相關撥款獲批准,會儘快成立辦公室,加強與內地政府聯繫和協調,帶動特區政府的工作和監督推進大灣區建設整體進展。

特區政府的重點工作

特區政府未來會積極推動在大灣區發展框架下的六大重點工作範疇,包括:(一)創新及科技發展;(二)青年發展;(三)金融服務;(四)生態保育;(五)人才;以及(六)人流及物流通關便利。

特區政府未來需要為各界,尤其是為年青一代創造更多機會,包括努力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新興產業、鼓勵青年創新創業等。

宣傳工作

特區政府以不同形式的宣傳和推廣活動,讓企業和公眾,特別是青年,了解及把握大灣區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

除了設立大灣區專題網頁(www.bayarea.gov.hk)及通過社交平台包括Facebook、 Instagram、微信公眾號(ID:HKCMAB)宣傳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9月底在屯門大會堂主辦首次地區性的《認識‧粵港澳大灣區》展覽,介紹大灣區的最新發展和相關資訊。 

特區政府亦參与不同的展覽,以向商界推廣大灣區。例如12月初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參加由香港貿易發展局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創智營商博覽2019」,宣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並邀得本地青年創業家到場分享在大灣區創業的經驗。

未來特區政府會繼續與不同團體舉辦公開活動,積極推廣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鼓勵社會各界積极參与大灣區建設。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