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滬港通」運行滿5周年了。作爲第一座聯通内地和香港的「資本橋」,5年來,「滬港通」不僅打通了香港與内地的資本市場,爲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爲中國内地金融領域改革開放貢獻許多寶貴經驗,帶來重要、積極的影響。

  交易總量屢創新高

5年來,「滬港通」成交量穩定增長,不斷赢得市場青睐。

數據是最忠實的見證者。統計顯示,5年來滬股通累計成交金額達到10.74萬億元人民币,累計淨買入規模達到4807.22億元人民币;在滬市港股通方面,5年來累計成交金額達到6.53萬億港元,累計淨買入規模達到7346.33億港元。

來自港交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滬深港通北向累計成交超17萬億元人民币,累計8600億元人民币淨流入内地股票市場,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通過滬深港通持有的内地股票總額不斷增長,由2014年底的865億元人民币,激增至12212億元人民币;南向5年來累計成交87480億港元,累計9870億港元内地資金淨流入港股,内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持續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億港元增至9995億港元,增長了76倍之多。

「滬港通是一座天天開放的大橋。隻要有這座橋在,兩邊的市場、資金和人員,就總會有互相融合的一天。」「滬港通」設計者之一、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網志中如是寫道。最近3年來,特别是2018與2019年,外資借道滬深港通北上持有A股的數量與金額明顯大增。李小加預計,未來「滬港通」的覆蓋範圍仍會不斷擴大,外資參與A股的程度進一步提升,産品愈來愈豐富,外資參與的廣度都會愈來愈大。

  創新機制服務市場

1993年,青島啤酒開啓了内地企業赴港上市的H股時代。25年後,小米集團踏着港股上市制度改革的鼓點,以“同股不同權”的架構在港交所上市,并于今年10月正式納入港股通,開創了内地企業赴港上市新模式。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鑼時,李小加曾說:『今天,「滬港通」1117号列車正式開通,它會帶來新的機會、新的時代、新的未來。』

他的信心正是以兩地交易所不斷創新爲依托。過去5年,港交所與内地交易所夥伴和業界緊密合作,不斷完善互聯互通機制,先後推出了針對機構投資者的特别獨立戶口,取消了總額度限制并提升每日額度,對北向通提供實時貨銀對付結算服務,推出了北向通投資者标識符。

『「滬港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帶來了最大的市場成效,開創了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李小加表示,「滬港通」不但幫助中國投資者進行多元化的海外資産配置,也方便了國際投資者通過可靠、高效、便利的渠道投資内地市場。

互聯互通更改變了港股的生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港交所主闆和創業闆市場共有2395家上市公司,其中來自内地的上市公司占比達50%,對應市值占68%,日均成交量占79%。香港由此融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并通過接納「同股不同權」、優化盈利等重大上市制度改革措施,吸引内地生物科技企業和創新企業上市,爲自身發展注入新動力,也提高了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競争力。

  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滬港通」是内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開山之作,更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裏程中的關鍵一步。

有了「滬港通」的先試先行和經驗積累,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順利開鑼。受此啓發的「債券通」也在2017年7月3日成功上線運行。今年,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再邁一步,中日ETF互通、滬倫通正式落地。伴随着互聯互通機制的穩健運行,各大國際指數先後将A股市場納入相關指數,加速了全球資本配置A股的進程。

開放促改革,改革促開放。資本市場的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不僅加速了内地自身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也對未來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叢林分析認爲,随着互聯互通持續放大「橋梁效應」,香港市場有望進一步吸引全球創新型企業登陸,并将國際新經濟的投資标的輸送到内地資本市場,從而加快内地資本市場的開放進程,提升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

『未來香港與内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将不局限于資金、技術和投資标的的互通有無,更将是制度設計、戰略目标和發展路徑的協同共進,将活化中國金融的「一池春水」,共同夯實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金融基石。』叢林表示。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