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較為「低調」的外資銀行近日動作頻頻。有的銀行在外資銀行的傳統強項財富管理業務上再發力,有的銀行則進一步加大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在中國金融業和金融市場開放的大背景下,大部分外資銀行均期待借此契機,擴展在中國的業務版圖。

緊抓開放機遇 在華業務「快馬加鞭」

當前,我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統計,目前已有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217家銀行在華設立了995家營業性機構以及155家代表處。在華外資銀行的總資產超過3.3萬億元,相比較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初增長了9倍多。

伴隨著金融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進一步降低,業務範圍也進一步拓展。不少外資銀行也借此契機,期待繼續擴展在中國的業務版圖。以摩根大通為例,近日,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競拍上投摩根2%股權交易完成,這意味著上投摩根成為首家外資控股的公募機構。

匯豐銀行(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發言時表示,中國始終是匯豐增長策略的核心所在。據他介紹,作為一家國際性的金融機構,匯豐在全球主要市場設立了25個「中資企業海外服務部」,「未來我們的目標也是將繼續支持客戶把握市場進一步開放所帶來的諸多機遇,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落實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及綠色金融等業務戰略的實施,發揮作為一個國際性金融機構的積極作用。」

根據最新發布的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將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對此,摩根大通債務資本市場中國主管謝桐表示,「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債市開放,也積極參與其中。」她表示,摩根大通這樣的外資銀行,優勢在於和很多境外發行人有比較深厚的合作關系。因此,這些發行人更願意相信摩根大通作為主承銷商帶他們進入新的市場,國內的發行人也比較期待外資銀行將新的境外投資人引入境內市場投資。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一些重點區域的金融開放也成為外資機構布局的重點。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龐華毅此前表示,星展銀行將會采取「同一團隊」的大灣區策略,進行一體化管理,以便更為快捷和方便地為銀行客戶提供跨境服務和跨境銀行產品。「我們期待通過大灣區策略的實施,使得營業額的增長率達到目前的兩倍。」龐華毅說。

深耕高凈值人群 財富管理「強項更強」

財富管理業務一直是外資銀行的強項,而從近期的市場動向來看,外資銀行在這一領域也在進一步發力。

「中國高凈值人群財富管理市場增長很快。2018年末,中國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數量達到197萬人,與2016年相比,增長近25%,預計到2019年末,這部分人群的數量將達到220萬。」花旗中國副行長、個人銀行業務總裁柏達仁表示,「2018年全年,花旗中國合格的財富管理客戶數增長26%,2019年上半年,花旗中國合格的財富管理客戶數年化增長率為40%。我們預計,花旗中國的財富管理客戶數在未來幾年仍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今年8月,花旗中國正式上線了花旗個人銀行高端財富管理品牌「花旗私享家」(CitigoldPrivateClient),位於北京CBD華貿中心的「花旗私享家財富中心」也正式揭牌。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個人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經理周邦貴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國是星展銀行非常看重的市場,中國居民財富快速增長,理財產品需求也迅速提升,星展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未來將致力於更多的引入境外有特色的產品,為中國客戶帶來不同的理財理念和模式,「我們今年希望能更多地引入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產品以及與可持續發展投資主題相關的基金理財產品,進一步補充國內投資者的投資組合。」

「外資銀行在財富管理方面仍然具有獨到的優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渺表示,「第一,外資銀行從事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方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第二,外資銀行產品豐富、產品研發能力強,且擁有遍布全球的機構網絡,能夠進行全球資產的配置。第三,外資銀行人才儲備豐富。中資銀行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僅有十余年時間,針對高端客戶的理財顧問團體相對比較欠缺。」

落子金融科技 數字化投入「踩油門」

與外資銀行在華業務拓展同步的是,不少銀行也在加速金融科技業務的投入以及提升各自的數字化程度。

日前,渣打銀行宣布集團旗下渣打創投 (SC Ventures)在上海落地,該平台也是渣打銀行在中國內地成立的首個金融科技創投支持平台。「金融科技正在改變整個金融業的生態系統。我們不能僅僅作為跟隨者去適應互聯網時代帶來的變化,我們更需要主動進取,通過對銀行自身的數字化革新和創新文化推動,重塑銀行基因,共贏未來。渣打創投便是我們的一次嘗試。」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張曉蕾表示。目前,渣打銀行已經參與到即時跨境轉賬的區塊鏈業務、企業銀行API接口,以及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等金融科技開發項目中。

不論是個人銀行業務還是對公銀行業務,外資銀行的數字化程度都在不斷提升。個人業務方面,以恒生銀行為例,2018年,恒生中國在外資銀行中率先推出移動遠程櫃員服務終端服務,使開戶效率大為提升。2019年4月,恒生中國個人手機銀行基金業務功能上線,客戶可以申購內地發行基金及香港互認基金。「數字化不僅僅是一個手機銀行應用那麽簡單,數字化涉及的是從裏到外、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執行的方方面面。」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表示,「我們去年年底成立了數據管理委員會,不僅是為了符合監管要求,同時也幫助我們制定數據應用、規劃、發掘等方面的下一步戰略,從而幫助我們最後推進線上的客戶推介、開戶、交易等。」

對公銀行業務方面,星展中國日前宣布推出「星展e匯通」服務平台,通過API技術實現了貨物貿易項下貨到付款的全程線上電子化操作。星展銀行也是首家在大灣區實現一站式跨境收付款的數字化和全程智能審單的外資銀行。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