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56萬億美元,下降1.8%。其中,出口1.39萬億美元,增長0.6%;進口1.17萬億美元,下降4.5%;貿易順差2256.9億美元,擴大38.7%。

7月份進出口總值3980億美元,下降0.8%。其中,出口2215.3億美元,增長3.3%,前值為-1.3%,超出預期;進口1764.7億美元,下降5.6%,比前值收窄;貿易順差450.6億美元,擴大63.9%。從這些數據看,中國外貿進出口延續平穩增長勢頭,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已經遠遠好於市場預期。

從國別看,前7個月,歐盟、東盟和美國仍為我國前三大貿易夥伴。 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貿易總值2.72萬億元,增長10.8%,占我外貿總值的15.6%。東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與東盟貿易總值為2.35萬億元,增長11.3%,占我外貿總值的13.5%。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5.03萬億元,增長10.2%,高出全國整體增速6個百分點,占我外貿總值的28.9%,比重提升1.6個百分點。

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的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前七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2.1萬億元,下降8.1%,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2%。其中,對美國出口1.62萬億元,下降2.1%;自美國進口4739.3億元,下降24%;對美貿易順差1.15萬億元,擴大11.1%。

這些數據表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依賴高於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賴;其次,兩國貿易總額占中國外貿總值僅為12%,貿易摩擦問題對中國影響也不會很大,因此,市場可能高估了高關稅給中國貿易帶來的影響。事實上,鑒於美國市場在短期內無法找到中國商品的替代品,所以中國也不用過於悲觀。從目前國內股市看,已經消化了關稅戰帶來的擔憂情緒,市場反應平穩。

讓我們保持樂觀的因素還在於,在中國出口美國受到影響的同時,中國企業積極開拓其他市場,保持了總量上的繼續增長,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出口同比增長10.2%,高出同期外貿增速6個百分點。其中與沙特阿拉伯、波蘭、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增速達36.8%、21.9%和27.7%。總體上,在全球產能穩定的大背景下,美國市場即使對中國產品實現替代,那麽,替代企業也可能會讓出其他地區的一部分市場給中國企業。

一組數據也體現出中國外貿的積極趨勢。雖然有很多輿論認為一些企業外遷,但是,從數據上看,上半年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33萬家,增長6.6%,外貿企業數量還在繼續增長。與此同時,一些輿論也認為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外遷的規模比較大,而事實上,前7個月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82萬億元,增長7.8%,占出口總值的19.2%。這表明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領域的全球優勢並未喪失,反而意味著更高的效率。

但是,近期的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PMI出現下行趨勢,歐盟和美國7月份制造業PMI繼續降低。美國目前的對外經濟政策正在制造全球動蕩,這不利於全球市場的預期,從而可能削弱投資與消費。雖然中國前7個月外貿情況超出預期,但接下來可能也會受到一些全球市場預期的影響,不過這不會給全球貿易趨勢帶來更多不利影響。

上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這個簡短的要求,建立在外貿平穩但有一定幹擾和壓力基礎之上,不存在外貿失速對經濟產生沖擊的可能。正因為如此,中國正在準備推出一系列穩外貿細化措施,這些措施並非是應急性的,而是基礎性的,有利於穩定外貿,推動外貿持續發展。總之,中國外貿優勢由長期積累所得,隨著高質量發展的推進,中國制造在技術創新、質量以及效率等方面優勢還會繼續增加,不會因為短期的關稅因素在根本上沖擊中國貿易優勢。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