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一帶一路”十周年:10個故事見證藍圖變實景》的報道。

2013年,習近平主席著眼人類前途命運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累計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

“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持續深化拓展,為各國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已經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今年全國兩會,新華每日電訊邀請10位代表委員,一起“走進”這條獨一無二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聽他們講述“一帶一路”的“故事匯”。

1月1日,一艘貨輪靠泊在天津港聯盟國際集裝箱碼頭進行裝卸作業。天津港地處渤海灣西端,是京津冀和“三北”腹地的海上門戶,距離雄安新區最近的港口,“一帶一路”重要海陸交匯點。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徐安策代表:中老鐵路打開黃金大通道

“中老鐵路開通運營,降低了水果運輸成本,從泰國果園枝頭采摘的新鮮榴蓮通過中老鐵路運抵昆明,僅需要7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安策說,中老鐵路正助力中國消費者實現“熱帶水果自由”。

東南亞新鮮水果搭乘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到了昆明後,很快就會被銷售到全國各地。

中老鐵路自2021年12月3日開通運營以來,客貨運量持續增長,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顯,為促進中老經濟走廊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一幅區域互聯互通的圖景愈加清晰。

截至今年2月底,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1190萬人次、貨物超1600萬噸。

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建成通車,在我國和東盟間構建起一條便捷的國際物流通道,跨境貨物運輸時間大幅壓縮,物流成本顯著降低。其速度快、運量大、受氣候影響小、更加安全等優點,受到國內外貨主的青睞,國際物流需求日益旺盛。

“昔日邊陲變成了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徐安策說,依托中老鐵路,雲南積極推動“南出、北上、東連、西接”大物流通道建設,正在形成以昆明為集結中心,東連西部陸海新通道、西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南出輻射東盟國家、北上連通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開放格局。

目前,國內20余個省份先後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運輸,已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擁有了便捷陸運新通道,貨運時間相比傳統海運縮短了近20天,從中國昆明到泰國曼谷最快55個小時即可到達。

隨著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雲南省的周邊國家,成了新的投資熱點,合作機遇更加凸顯。

當前,雲南正在按照大通道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貿易、大貿易帶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發展、大發展促進大開放的思路,加快實施中老鐵路三年行動計劃。

徐安策說,鐵路部門將積極探索“瀾湄快線+跨境電商”“中老鐵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等鐵路國際運輸新模式,增強中老鐵路輻射效應和跨境貨運能力。

徐安策建議,依托中老鐵路,雲南進一步推動大物流通道建設,優化沿線產業空間布局,深度融入面向南亞東南亞市場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打造高質量開放發展新引擎。

戴茵代表:為出版業走出去插上“翅膀”

“‘一帶一路’倡議,為國內出版業插上了‘翅膀’,出海拓展大有可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南傳媒”)出版部部長戴茵說。

去年6月至12月間,中南傳媒承接了“援柬埔寨教育技術援助項目”,協助當地開展編寫信息技術教材、搭建教育數字平臺等多項工作,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展。

“2018年,我們就成功交付了我國第一個綜合性教育技術援外項目——援南蘇丹教育技術援助項目,在當地獲得了良好反響。”戴茵說。

國內出版業“走出去”,並非一帆風順,戴茵作為親歷者深有體會。

2009年,戴茵第一次帶隊出國,前往韓國尋找合作機會。“當時,我們想要通過並購當地出版社實現深度合作,但由於多種原因,合作最後沒有成功。”戴茵說,不過,這次海外之行,也收獲了不少寶貴經驗。

同年,戴茵再次帶隊出國,前往越南尋求合作。“我們發現,越南市場對繪本等兒童讀物的需求量非常大。”戴茵一直記得,代理商騎著小摩托帶她前往當地一家小型出版社的情景。

“那家出版社在一棟很小的樓裏,房間裏擺滿各種各樣的兒童繪本。創始人跟我們聊了很久,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於文化的熱愛,是不分國界的。那一次,我們共完成70本繪本的合作簽約。”戴茵說,“從更宏闊的視角來看,我認為中國出版業走出去,就是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努力創造共通的文化。”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各類項目、政策,仿佛給早就蓄勢待發的出版業出海插上了‘翅膀’。”戴茵說。

“十三五”期間,中南傳媒共向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譯介1400余種優質湘版圖書版權,覆蓋40種語言,版權輸出數量在全國出版集團中位列前茅。其中,有997種圖書進入37個周邊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以紙質書、電子書、動漫等多種形式為當地讀者帶來精彩的閱讀體驗。

近年來,中南傳媒積極發揮自身在產品、技術、渠道等方面的優勢,為我國教育產品與服務走出國門尋找突破口,讓我國教育出版業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惠及更多海外師生。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在出版業出海的道路上展現新作為、做出新成績。”戴茵說,中南傳媒將積極謀求在各個合作國家建立完善版權代理點,優化合作模式,“向市場主動‘出擊’”。

張時榮代表:“一帶一路”促中外文化交融

“全景講述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阿語版《山海情》,去年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播出,收獲好評。原劇西北方言賦予了全劇真實感與生命力,卻給譯配團隊增加了不少難度。”

回憶起阿語版《山海情》的譯制點滴,全國人大代表、智慧宮國際文化傳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智慧宮”)董事長張時榮打開了話匣子。

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智慧宮,自主研發了首個中阿影視動漫制作平臺“智慧宮影視”,將國內近300部影視動漫產品譯制成阿拉伯語。

為了保留“土味”又貼近阿拉伯國家受眾,《山海情》劇中方言先被轉化成普通話,再翻譯成阿語,最後由專家進一步審校。為了接地氣,他們還特地選用海灣國家影視劇流行的方言譯配,光是臺本就打磨了4個多月。

去年底,阿語版《山海情》在蘇丹舒盧克電視臺和埃及新日間電視臺首批播出,之後還在中東最具地區影響力的綜合性媒體集團之一中東廣播中心(MBC)播出,並在沙特、阿聯酋、伊拉克、阿曼等國展播。

“我們搭乘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快車,不斷在中文教育、圖書出版、影視推廣等方面創新研發。目前已有多種文化產品傳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當地掀起了‘中文熱’。”張時榮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公司業務快速發展。近3年來,營收增幅保持在年均40%左右。”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設中文課程。智慧宮出版了《國際中文教育等級標準》阿文版,將《智慧學中文》教材打造成在阿拉伯國家深受歡迎的國際中文教育品牌。此外,智慧宮還積極推進國際中文教育師資派遣服務,向阿聯酋、沙特、埃及等國推廣“互聯網+教育”解決方案。

張時榮說,智慧宮先後促成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圖書出版及版權貿易領域的多個合作,目前翻譯出版、版權輸出中阿文圖書1400多種,除了主題類圖書外,還包括《三體》《狂飆》等暢銷書。

有著十多年國際傳播經驗的張時榮認為,進一步推動國內文藝精品“出海”,需要積極探索更適合國際傳播的敘述技巧和傳播渠道。

“希望國內團隊多嘗試創作一些既符合國內需求,又體現國際化表達的精品,實現國內熱映、國外刷屏的傳播效果。”張時榮說。

今年全國兩會,張時榮建議,加強對外文化服務貿易,建立市場化機制,借助“一帶一路”東風,讓我國優秀文化產品更持久地贏得國外市場青睞。

阮英委員: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

“目前我們手握國際訂單2.69億元,主要來自中東地區及泰國、印尼等國家,這是我們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經貿合作結出的碩果。”全國政協委員、蘭州蘭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蘭石集團”)董事長阮英說。

蘭石集團的制造基地位於蘭州新區,每天工人們都開足馬力,生產煉油化工和新能源領域各類裝備。阮英介紹,這些裝備中,僅銷往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就有60余臺(套),都將通過國際貨運班列陸續發運。

蘭石集團被譽為“裝備中國功勛企業”,是我國集石油鉆采、煉油化工、通用機械研發設計制造等為一體的高端能源裝備大型企業,曾自主研發制造出國內第一臺石油鉆機、四合一連續重整反應器等高端產品,填補了國內能源裝備領域百余項空白。

近年來,蘭石集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從過去主打國內市場轉為內外並重、走向全球。

“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傳統化石能源重要開采地,蘭石集團在新疆哈密建立了面向中亞、西亞的大型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很多國家的企業都向我們表達了深化合作的意願。”阮英說。

此外,蘭石集團與土庫曼斯坦、伊朗、肯尼亞、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許多客戶,也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目前,蘭石集團在新加坡、印度、土庫曼斯坦、阿爾及利亞等國家設有辦事處,今年還將在泰國設立分支機構。

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蘭石集團的國際市場銷售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海外公司負責前端海外市場的客戶開發、維系和宣傳等工作,是我們與國際市場建立聯系的橋梁紐帶,有力推動了蘭石產品走向世界。”阮英介紹,2013年以來,蘭石集團累計實現出口訂單30億元以上,2022年與中東、東歐、東南亞等地區的十多個國家簽訂了訂單。

甘肅是“一帶一路”樞紐點,能源資源種類齊全,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今年,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促進產業低碳轉型是阮英的重要關註點之一。他建議,以甘肅為通道樞紐,利用“一帶一路”通道節點城市布局優勢和“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過境的有利條件,打造我國西部氫能產業發展走廊,加快形成我國氫能全產業鏈發展的基地。

“今後,我們將在氫能、光伏多晶矽及納米磷酸鐵鋰、高端合金材料等領域實現更大突破,推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產業鏈補鏈強鏈,加快能源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以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他說。

馬忠明委員:讓更多中國農科造福人類

“甘肅與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然氣候條件相似。在寒旱農業、戈壁農業、種業發展等方面,我國已經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廣泛合作。”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忠明說。

走進甘肅省農科院的智能溫室,一股暖意撲面而來,“長”在水裏的生菜、“掛”在基質枕上的辣椒生機盎然。這是馬忠明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各類蔬菜。

馬忠明長期從事農作物肥水高效利用和節水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推廣工作,每年有一半時間在田間地頭做研究。馬忠明說,無土栽培技術能突破土壤條件的限制,只要方法科學,即使在荒漠中也能種出高產作物。這項技術適宜幹旱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農業合作潛力巨大。

這幾年,甘肅省農科院和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馬來西亞等國家有關機構廣泛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包括技術合作、人才培養等。甘肅省農科院正成為甘肅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農業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

“我們分別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巴基斯坦等國家簽署了備忘錄,希望通過技術培訓、人員交流、聯合研究等方式,共同促進農業發展。”馬忠明說。

2022年,甘肅省農科院與巴基斯坦一所大學簽署備忘錄,開展現代農業技術轉化與人才培養項目合作。33歲的博士拉紮來到甘肅省農科院博士後工作站,在馬忠明的指導下研究學習。

最近,拉紮準備跟隨一個研究團隊前往河西走廊地區調研,並在甘肅省農科院張掖節水農業試驗站開展科研工作。“我對這次調研充滿憧憬。我的課題就是研究中國的旱作農業和設施農業,今後將相關技術帶回巴基斯坦。”拉紮說。

河西走廊是我國玉米制種基地,玉米年制種面積占全國的55%。馬忠明曾多次帶領團隊深入張掖、酒泉、定西等地走村入戶調研,深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了解當前種業發展的問題和需要支持的方向,並形成多份調研報告。

在馬忠明看來,種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芯片”,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也是“一帶一路”農業科技合作的重要方面。他計劃組織團隊到中亞有關國家學習借鑒,並推廣甘肅的馬鈴薯種薯培育技術。

“‘一帶一路’農業領域合作不斷推進,成果也將不斷造福各國人民。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合作可以從農業技術、人才交流、農業政策等多個方面提質升級。”馬忠明說。

李東林代表:為世界貢獻中國“智軌”

“我們采用‘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制造的智軌電車,通過車載傳感器就能識別路面虛擬軌道,從而保持在既定軌跡行駛。產品發布後在海外社交媒體引發了對中國軌道交通產品的贊嘆。”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洲所”)董事長李東林說。

2022年9月,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的首批交付海外的智軌電車在湖南株洲下線,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阿聯酋。李東林說:“智軌列車具有基礎設施投資小、建設周期短、調度靈活等特點,為海內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供了一種兼顧運能與成本優勢的中國解決方案。”

近年來,中車株洲所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僅在2022年,就完成了阿聯酋和馬來西亞兩個海外智軌項目的合同簽訂,新簽訂單國際化率高達83.93%。

此外,中車株洲所研制的列車“心臟”和“大腦”——牽引電傳動系統與網絡控制系統,近年來也隨著“中國車”的出口,運行在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軌道上。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復興號“綠巨人”、“瀾滄號”動車組投入運行。作為中老友誼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共同運營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跨國鐵路。

中車株洲所為這兩列動車組提供了牽引電傳動和網絡控制關鍵核心技術。其中,作為“心臟”的牽引變流器,可以控制輸出電量,驅動整車能量;作為整車“大腦”的網絡控制系統,可讓列車自動識別和診斷故障,為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李東林介紹,自中老鐵路開通以來,中車株洲所技術人員全力配合動車組包保運行工作,其間配套產品運行保持零故障。截至目前,中車株洲所提供技術設備的動車組無故障運行超過了71萬公裏。

而在中國高鐵全系統、全要素、全生產鏈走出國門的“第一單”——印尼雅萬高鐵上,中車株洲所針對線路高溫、高濕、高鹽霧的特殊運用環境,對牽引、網絡、充電機等相關產品進行針對性設計,以更好適應環境;同時針對大長坡道的線路情況,開展了近10種應對方案的設計及地面試驗驗證。

“雅萬高鐵建成通車後,雅加達到萬隆的列車運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對印尼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李東林說。

“未來中車株洲所將打造軌道交通技術領先優勢,讓‘中國車’奔馳在更多國家的軌道上。”李東林說。

李明遠代表:內陸古城“後隊變前隊”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西安被賦予了‘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向西開放門戶城市’的新定位和新使命,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後隊變前隊’,西安變為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李明遠說。

自2013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長安號不斷讓地處內陸的西安煥發開放活力。2022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全年開行4639列,同比增長20.8%,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三項核心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2月1日,X8151次中歐班列準備從西安國際港站開往明斯克。當日,滿載日用百貨的X8151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中歐班列(西安)常態化運行的國際幹線多達17條,實現了亞歐主要貨源地的全覆蓋,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的“黃金通道”。

“近年來,西安不斷發揮‘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優勢,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李明遠說。

2022年,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中歐班列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新開通跨黑海、裏海線路和中老、中越班列,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西安實現了集結交會。

與傳統運輸方式相比,中歐班列穩定性更高;與海運相比,中歐班列倉位更有保障,運輸時效更快。這些優勢,為企業開辟海外市場提供了便利。陜西有家生產洗衣機的企業,去年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發運了9個專列,銷售洗衣機3.2萬臺;今年以來,已收到訂單50萬臺,都將通過中歐班列銷往海外。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西安與沿線國家和城市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容,西安的“國際朋友圈”也不斷擴大。

2022年,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落地西安,全國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班列從西安駛出,“通絲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全面運營,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並且新開通了2條國際客運航線和4條全貨運航線。全市實現進出口總值4474.1億元,一般貿易同比增長33.3%,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40%。

“目前,西安正致力於打造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李明遠說,未來中歐班列開行將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加快形成“幹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

“西安將繼續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邁出更大步伐。”李明遠說。

劉建明代表:“國際紡都”絢麗綻放“新絲路”

“全球每賣4件衣服,就有1件的面料產自柯橋。”來自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劉建明說。去年11月,中歐班列“柯橋號”開通,讓“國際紡都”柯橋搭上了高效快捷的“新絲路”。

從搖著船櫓叫賣的“水上布街”,到布滿天下的“國際紡都”,各地布商見證了這個世界最大紡織貿易集聚地、亞洲最大的布匹專業市場所在地的蓬勃發展。

柯橋被稱為“托在布上”的城市,經營主體超15萬家,和紡織業相關的企業占了絕大多數。此外,還有近5500名境外采購商在此常駐,1100多家境外企業設有代表處,平均每天有10萬客商采購。

柯橋紡織貿易覆蓋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1300多億元的出口額中,近60%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量柯橋紡織企業借著“一帶一路”倡議東風,觸及世界各地。

讓柯橋的名號在土庫曼斯坦布商中人盡皆知的紹興布婷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布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2017年,一位土庫曼斯坦客商走進布婷門店。當時,布婷總經理錢水江對這個國家了解不多,輕紡城市場裏也很少有和該國客商合作過的公司。

錢水江敏銳地發現商機,立馬啟程前往土庫曼斯坦考察。那一次,他帶回來很多訂單,每次發貨至少一個集裝箱,最多的一次有幾十萬米面料。

作為最早一批開拓者,布婷當年銷往這個500多萬人口的中亞國家的棉布,總計超過了2000萬米。隨著布婷在土庫曼斯坦打響名聲,柯橋也成為當地最大的紡織品進貨地。

以土庫曼斯坦為起點,布婷將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有布婷的面料。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錢水江說:“只有走出去,才知道當地市場的喜好。而想要紮下根來,就必須永遠闖在市場一線。”

去年11月中歐班列“柯橋號”開通,推動“柯橋織造”更便捷走向世界。以前布商肩挑手扛,把布送進千家萬戶;如今,柯橋的布搭乘共建“一帶一路”快車,走進沿線國家市場。

為抓住開放機遇,柯橋每年舉辦世界布商大會,全球布商雲集,共拓產業務實開放的合作之路。去年,2022新絲路故事匯·柯橋論壇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參與者、傳播者聚集一堂,一起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今年,國際紡聯還將在柯橋舉行年會。

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柯橋紡織業“布”可限量,這已成為“國際紡都”布商的普遍共識。

邵長金代表:“中國絲”扮靚世界“美麗經濟”

“土耳其是歐洲最大的紡織品服裝供應國,我們的產品在土耳其紡織成布後,主要用於國際知名快時尚品牌服飾的加工。目前產品供應穩定,已占到土耳其70%的市場份額。”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鄉化纖”)董事長邵長金說。

新鄉化纖是我國大型紡織原料生產企業,其主導產品再生纖維素長絲、氨綸兩大系列已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公司產品走進了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

40多年來,邵長金親歷新鄉化纖國際貿易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過程。

1982年,邵長金畢業就被分配到新鄉化纖的前身國營新鄉化纖廠擔任技術員,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十余項。2012年,邵長金擔任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

“‘一帶一路’倡議,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我們積極參加國內外紡織行業展會,讓更多國家了解並認識中國制造。在與國際市場打交道的過程中,企業的國際化視野和全球化經營能力得到提升,可以更好地培育發展優勢、構建產業格局。”邵長金說。

2018年,邵長金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5年來圍繞優化市場發展環境、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等方面提出近20項建議,助推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

邵長金介紹,企業現在大量運用了5G+AGV搬運機器人、自動分揀設備,氨綸生產在紡織機吐絲成筒後的落絲、運輸、分揀、裝箱、進庫等整個生產過程無需人工操作。

“紡織行業已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生態化不斷邁進,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邵長金介紹,2022年,公司開展研發項目50個,研發費用投入達4.6億元。

高水平開放為互利共贏提供新機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後,新鄉化纖進口的生產原料大部分都在RCEP協定優惠降稅目錄內,進一步加深了新鄉化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關系。

10年來,新鄉化纖工業生產總值增長204%;資產總額突破130億元,增長149%。公司已擁有行業領先的連續紡長絲生產線和連續聚合幹法紡絲氨綸生產線,再生纖維素長絲生產能力居世界前列。

“好的產品質量是走出去的根基。”邵長金表示,新鄉化纖將持續通過加強紡織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創新,增強行業韌性,乘著“一帶一路”倡議東風,持續扮靚世界“美麗經濟”。

李楚源代表:讓中藥“時尚著”漂洋過海

“以‘一帶一路’為橋梁,廣藥集團已在全球布點多家王老吉涼茶博物館,未來計劃在全球設立56家,讓世界更多地了解涼茶文化、中藥文化。”全國人大代表、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說。

作為老牌國企,廣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中成藥生產基地,旗下30多家子公司中,過半數是中醫藥企業,擁有12個知名中華老字號品牌。

中成藥“華佗再造丸”,目前已進入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註冊銷售,行銷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在為海外民眾消解病痛、帶來健康的同時,也讓“神醫”華佗的故事從中國走向世界。

“讓中藥‘時尚著’漂洋過海,讓標準完善起來,才能被國際市場接受,贏得更多發展機遇。”李楚源說,只有積極融入當地,才能贏得市場。

在他看來,中醫藥走出去,最根本的是靠技術創新讓產品“過硬”。廣藥集團已建立起由諾貝爾獎得主3人、國內雙聘院士及國醫大師20人等組成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並建成國家級科研平臺7個,致力於攻克重點產業難題。

中醫藥走出去,品牌建設與文化傳播同樣不可或缺。2017年,廣藥集團提出“時尚中藥”理念,主張在產品創新的基礎上,用流行的包裝方式、營銷方式,滿足消費者多樣化、趣味化和健康化的個性需求,推動中藥大眾化、國際化進程。如今由廣藥集團出品的安宮牛黃丸等一大批中成藥產品走向海外,被國際市場廣泛認可。

“我們還成立了科研基金,對相關科研成果進行產業轉化,並以澳門為橋頭堡,推動中藥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李楚源說,2020年,廣藥集團國際總部落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澳門,後續又建成澳門最大的標準化中藥制劑制造工廠,獲頒澳門第一個中藥口服固體制劑制造準照。

今年全國兩會,李楚源重點關註的是如何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這一議題。“國際標準體系的缺乏,制約了中醫藥‘走出去’的步伐,粵港澳大灣區內中藥產品註冊及中醫服務標準互認互通程度也有待提高。”

他建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建立中醫藥質量溯源標準體系並開展國際化認證,把大灣區建設成為中醫藥海外發展的平臺樞紐,推動中醫藥產品通過澳門走向葡語國家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攜手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去”。

 

來源:新華社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

李楚源說:“我們要在國際上繼續講好中醫藥的故事,讓我們的‘國寶’持續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