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中國傳統的跨境電商B2C經營鏈路中,賣家主要通過電商平台連接海外消費者。2021年,跨境電商平台經營的政策變動、關停等風險高發,使得跨境電商賣家更關註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布局。雨果跨境日前發佈的《中國品牌出海模式洞察及趨勢情況報告》指出,流量渠道的“去中心化”及對應的跨境“新流量-集合電商”有望成為2022年跨境電商行業的主要趨勢之一。

  探路新模式

  雨果跨境在產業帶調研中發現,身處傳統跨境電商B2C經營鏈路最上游的製造工廠由於經營鏈路的資金鏈傳導效應,被迫承擔跨境電商賣家的經營風險,易出現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狀況,部分工廠積極轉型,“C2M(用戶直連製造)共同體”的新模式開始出現。

  在東莞產業帶,部分工廠憑藉“一鎮一品”的產業帶優勢,通過加強與垂直品類跨境電商賣家或品牌商在經營交互上的聯繫,以“C2M共同體”的模式實現“製造出海”。垂直品類的跨境電商賣家或品牌商嚴格篩選符合品牌要求的製造工廠,提供消費者需求、資金鏈支持、產能動態調整等建議與幫助,以此形成“C2M共同體”。

  區別於傳統OEM或ODM模式,“C2M共同體”模式改變了製造工廠“盲人摸象式”的生產模式,強調賣家與工廠之間在經營數據上的信息共享與經營理念上的相互信賴,有效縮短了從製造到消費者的數字化連接距離,在提升跨境賣家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產品力的同時,也為製造工廠帶來直面消費者的可能性。

  雨果跨境的調研還發現,有部分製造工廠通過搭建自有電商運營團隊實現邁向C2M模式的發展,且具有DTC(直接面向消費者)品牌的雛形。在該模式下,工廠不僅通過各類跨境電商B2C平台或獨立站等銷售渠道實現“製造出海”,也通過如京喜、淘特等國內C2M電商平台銷售商品,國內電商的內容營銷、直播電商等新興營銷方式也為這類製造工廠的出海提供了新思路。

  據雨果跨境針對384位跨境電商賣家的調研數據顯示,21%的賣家表示將加大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投入。添美翼創始人江端武就表示,未來跨境電商行業將更加註重數據化、精細化,賣家需要從源頭上做好供應鏈管理控制,要與工廠從開發、設計、專利等方面進行深度“捆綁”,形成自己的護城河。

  仍有局限性

  目前“C2M共同體”尚處於早期形態,過度依賴跨境賣家對於海外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洞察能力,而社交媒體和直播電商等直面消費者的新興流量渠道在海外仍處於起步階段,缺乏成熟、可複製的私域流量沉澱與轉化的方法論。

  對此,報告提出,“C2M共同體”在製造與消費的數字化連接環節依然不充分,且跨境電商賣家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布局是長期動態化的過程,現階段“C2M共同體”依然無法徹底解決電商平台、跨境賣家、工廠三者之間存在的“裂隙”。

  “現階段不完全的‘C2M共同體’模式,更像是新時代‘前店后廠’下的M2C(製造連接用戶)共同體。”報告指出,推動M2C模式向C2M模式發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千人千面的消費者需求;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的新型社交媒體對於消費者需求的洞察;製造工廠對於“碎片化”訂單的處理能力。這三個要素在消費者需求與商品流通層面,推動“C2M共同體”實現從“製造工廠-跨境賣家-消費者-製造工廠”的經營鏈路閉環。

  但是,“C2M共同體”依然有其缺陷。由於“千人千面”的消費者需求與“訂單碎片化”的供應鏈要求,“C2M共同體”通常只適用於服裝等非標準品類,其本質是對傳統製造業的供應鏈改造。如在快時尚女裝品類,跨境賣家或品牌為應對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通常採取“小單快返”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突出款式上新的速度和數量。部分跨境賣家也會在測款環節,通過自有的“小型樣板車間”快速生產零碎訂單。而3C數碼與高端製造業等標準品類,基於科技門檻和產品的技術迭代,不具備“C2M共同體”對供應鏈柔性改造的基礎。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