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保險

1、美兩大港加收“超期滯留費”有用嗎?

自11月1日洛杉磯港務局、長灘港務局倡議徵收“集裝箱超期滯留費”以來,各方評價和反應不一。

港務局認為,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罰款和懲罰,而是激勵進口商儘快清理長期滯留在南加州港口的進口集裝箱,以達到緩解港口擁堵,排解供應鏈阻塞的作用。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Gene Seroka表示,經過港口初步統計,約58900個集裝箱面臨該問題。洛杉磯港目前約有84000個集裝箱,其中40000個集裝箱在港口停留了9天以上。長灘港有18900個集裝箱在停留超過9天。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港務局加收滯留費的做法,對加速將貨物運出港口幾乎沒用——問題不在於缺乏意願,而在於沒有空間。這些罰款只會轉嫁到貨主身上,他們不得不接受運費上漲的事實。這是倉庫、卡車和勞動力問題的共同造成的結果。

卡尼合伙人兼美洲分析業務負責人邁克爾·齊默爾曼Michael Zimmerman稱,滯期費比“超期滯留費”更有效。班輪公司本來就有條款,對集裝箱在超過允許的時間后,每天收取一定的滯期費,而且隨着集裝箱在港口停留的時間的延長,滯期費可能會增加。

港口卡車司機協會首席執行官Matt Schrap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無論目的多麼好,這都是錯誤的。海運公司一直非常公開地表示,這些費用將轉嫁給貨主(BCO),後者可能會以更高的價格轉嫁給美國的消費者

(來源:海運網)

 

2、拜登政府擬投入40億美元升級港口設施以應對供應鏈挑戰

11月9日,拜登政府概述了幾項舉措,旨在解決當前的供應鏈挑戰和影響全球商業的其他干擾因素。

幾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高級官員表示,政府將在未來60天內與美國陸軍工程兵團一起,開始在沿海港口、內陸水道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設施上,進行價值40億美元的建設工作。這其中,34億美元將優先利用來升級陳舊過時的檢查設施,以提高南北邊境的國際貿易效率。

此外,還包括對航運公司、碼頭運營商、鐵路、卡車司機、倉庫和貨主的數據共享進行標準化。私營部門和貨物運輸鏈的參与者之間的數據無法共享,是造成貨物從供應鏈延誤和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美國國家數位服務小組正在與聯邦海事委員會和交通部的聯合項目辦公室合作,建立一個數據框架,以幫助更有效地運輸貨物。

(來源:財聯社)

 

3、集裝箱滯留罰金累日跳漲,出口美國棄貨風險劇增!

根據南加州海洋交易所的最新推特,11月8日,洛杉磯港、長灘港外共有102艘船在等待靠泊,還有60艘已經停靠在了泊位,因此共有162艘船。

而洛杉磯港還有3.3萬個貨櫃需要運出,長灘港有2.7萬個貨櫃需要運出,貨物價值高達26.34億美元。

這兩個港口承載着美國40%的貨物運輸,並且是中國產品出口至美國的最主要口岸。因此,這兩個口岸一擁堵,美國的貨架都空了。

 

為了“治堵”,美國總統拜登要求兩大港口進入“一周無休、24小時連軸轉”的作業模式。結果效果並不明顯。於是,美西港口開始採取“以罰代管”,向滯留的集裝箱收取附加費。結果船公司率先聲明他們不交,要將費用轉嫁給託運人。

MSC已發公告,預計所有費用都將轉嫁給託運人

公告地址:

https://www.msc.com/phl/notices/2021-november/ports-of-los-angeles-long-beach-set-out-excess-con[p2] 

託運人也不想交,但貨扣在船公司手裡,不交就不拿不到貨,貨不提走,罰金繼續上漲,所以託運人和收貨人會面臨越來越被動的境地?最糟糕的狀況,就是乾脆棄貨。

不過,這招一出,還真改善了兩大港口的擁堵情況。

洛杉磯港表示:對滯留貨物處以罰款是最後的大招,並且它已開始有所幫助。

然而,斷貨帶來的另一重影響就是漲價。

高盛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仍有240億美元的貨物停留在洛杉磯及長灘兩大港口外海等待入港,預估港口擁堵、貨物積壓及運輸成本上升情形將至少持續至明年中。因供應鏈瓶頸推高成本、延遲出貨,購物者的選擇減少,美國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創2008年以來最高

據Adobe Analytics的數據,相較於2020年1月,美國線上購物缺貨的產品數量激增172%。

穆迪則分析認為,供應鏈壓力正加劇,且目前仍無消退的跡象。美國運輸部長稱,美國供應鏈問題肯定會持續至2022年。

(來源:焦點視界)

 

海外市場

 亞 洲 

1、APEC:亞太地區今年經濟料增長6%

11月8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政策支持小組發佈關於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報告稱,預計亞太地區經濟2021年將增長6%,2022年將穩定在4.9%,預計財政和貨幣支持措施將解除。該趨勢報告指出,亞太地區經濟雖然在今年上半年增長了8%,但各成員經濟體增長繼續分化,不確定性仍然很大。分析發現,對APEC區域的綠地投資急劇下降,降至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尤其令人擔憂。另外,通貨膨脹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將給亞太地區經濟復蘇帶來風險。

(來源:經濟日報)

 

2、日本:疫情趨緩 放寬入境限制

日本新增新冠確診和死亡病例數近期大幅下降,疫情明顯趨緩。當地時間8日起,日本放寬入境限制,有條件允許外國留學生、短期商務人士等外籍人士入境,但觀光遊客未列入此次放寬入境限制範圍內。日籍回國人員、外國短期赴日商務人士入境后居家隔離時間縮短至3天;其他入境人群居家隔離時間仍為14天,但如果第10天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即可解除居家隔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3、越南:明年面臨高通脹壓力

越南工貿部副部長杜勝海表示,2022年越南經濟將強勁復蘇,屆時包括越南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都可以實現群體免疫。但這會給通脹指數(CPI)帶來很大壓力汽油、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影響生產成本和成品價格上漲,進而推高國內消費品價格。這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越南企業商品出口的競爭力。一些大國戰略產品的炒作和囤積趨勢將對世界和越南國內經濟產生全面影響。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4、菲律賓:經濟持續復蘇,第三季度GDP增長7.1%

11月9日,菲律賓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該國經濟持續從新冠疫情中復蘇,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1%,高於菲律賓央行原先預計的6.2%。統計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推動菲律賓經濟增長的主要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汽車和摩托車銷售和維修業、製造業、建築業。

(來源:中國新聞網)

 

 歐 洲 

5、歐盟:與英國發力全球基建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1月8日報道,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會議期間,美國總統拜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英國首相約翰遜一同參与了一場“重建更好世界”的全球基建倡議會議。馮德萊恩則表示,歐盟的“全球門戶”計劃與B3W計劃以及“清潔綠色倡議”不僅是互補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且其規模將擴展到全球。歐盟希望把“全球門戶”變成一個全世界可信賴的品牌,並對高質量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將世界各地的商品、人員和服務連接起來。

(來源:參考消息網)

 

6、法國:10月服務業和工業景氣指數進一步下降

11月9日,法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10月服務業和工業景氣指數在長期均值100下方進一步下降。服務業景氣指數從9月的96降至95,工業景氣指數從9月的97跌至96。法國央行同時發佈的初步預估數據稱,法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料持平。

(來源:匯通網)

 

 北 美 洲 

7、美國:將繼續推進對企業實施疫苗強制令

當地時間11月8日,美國白宮副新聞秘書卡琳·讓-皮埃爾表示,雖然美國第五巡迴上訴法院裁定暫停實施對擁有100名或以上員工的美國企業的員工接種新冠疫苗或每周進行檢測的強制令,但白宮方面仍將繼續推進對企業實施該強制令的工作。因為拜登宣布的這項法規旨在挽救生命並阻止新冠病毒傳播。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