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海運”命名航線船舶“鴻城”輪近日靠泊在廈門港海天碼頭,卸下來自南非、新加坡等國家的約1800個空箱后,裝上本地貨物再出口到“海絲”沿線港口,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快速循環。

今年春節7天假期,廈門港“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累計開行51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2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10%。

廈門港是廈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絲路海運”建設的重要依託,亦是福建及周邊省市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出海口。過去一年,廈門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40.53萬標箱,增長2.54%,領跑福建。

隨着福建沿海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形成了廈門港、福州港、湄洲灣港和泉州港4個港口的發展格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使福建省港口吞吐量屢創新高,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對外開放。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9年,福建省港口貨物吞吐量從3億噸增長到5.95億噸,集裝箱從700萬標箱增長到1726萬標箱,沿海港口承擔了福建省95%的外貿進出口貨物運輸。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沿海港口生產性泊位共481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85個。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福建省提出沿海港口全面融入“一帶一路”、交通強國和世界一流港口建設,打造“絲路海運”特色品牌,構築福建省及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和兩岸交流的重要門戶樞紐。

福建省政府日前印發《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福建港口將形成以福州港、廈門港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其它港口為地區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分層次發展格局。

《規劃》明確,廈門港應促進臨港產業發展,積極拓展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郵輪和旅遊客運,加快建設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突出國際化發展方向,逐步發展成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施先進、安全綠色的現代化港口。福州港加快拓展臨港產業和現代物流功能,提升對台運輸和旅遊客運服務水平,逐步發展成為以集裝箱、能源、原材料運輸為主,客貨兼營、多功能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

湄洲灣港將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貨運輸為主,並積極拓展現代物流、臨港工業服務功能,逐步發展成為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港口。泉州港將發展成為以內貿集裝箱運輸為主,兼顧礦建材料、煤炭等散雜貨運輸,逐步拓展集裝箱外貿航線,對台客貨運輸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綜合性港口。

“福建沿海4個港口共有25個港區,發展基礎和階段不盡相同,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綜合交通體系以及服務臨港工業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較大差異。”廈門港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分工合作、協調發展將促進福建省港口集約化發展提質增效。

2018年底,福建省率先開行“絲路海運”,其航線網絡、合作夥伴、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匯聚更多航貿物流要素。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南認為,隨着近期“絲路海運”港航發展專項資金的落地,國際航商對福建“海絲”核心區的高質量發展更有信心,強有力的“絲路海運”港航網絡正在形成。

作為“海絲”核心區,福建省“三縱六橫”鐵路網和“六縱十橫”為骨架的高速公路網等綜合通道建設持續推進,全面促進了該省與長三角、珠三角的互動與合作,以及東南片區與中西部省份經貿往來。《規劃》指出,福建沿海港口應通過綜合運輸大通道提升對內對外的輻射能力,充分發揮綜合樞紐和物流節點作用。

記者了解到,依託“絲路海運”,以海港為基礎、以陸地港為節點,以多式聯運為抓手,福建“海絲”核心區將探索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新通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