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增加值近1萬億元,年度資本市場融資達1.2萬億元,保險資金入粵投資金額1.1萬億元……

  剛剛過去的一年,廣東金融業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單。記者從2月1日省政府召開的2021年全省金融工作會議上獲悉,2020年,廣東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不利影響,最大限度吸引金融資源投放,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緊抓“雙區”建設機遇推動高水平金融改革開放,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多項金融指標升居全國第一,多個金融數據創曆史新高。

  記者從會上獲悉,未來一年,廣東將進一步謀劃更高水平、更大範圍金融改革開放政策,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和粵澳深度合作試驗區建設,同時還將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鞏固支柱産業地位,增強金融資源配置效能。

  貢獻稅收佔全省稅收總額1/6

  2020年,面對疫情的沖擊,金融業成爲支撐廣東經濟正向回穩的重要支柱。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年,廣東金融業實現增加值9907億元,同比增長9.2%,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近9%,在國民經濟九大産業中規模位居第三位,僅次於製造業和商貿流通業。貢獻稅收3627.5億元,增長14%,佔全省稅收總額的1/6。

  據悉,過去一年,廣東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機遇,全面深化重點金融領域改革,有效提升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和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此外,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30條政策80項工作任務中已有73項工作任務完全落地或正在推進實施。首個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産品正式推出,“跨境理財通”“港澳保險服務中心”等政策的細化落地方案正加快制訂。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全面提速。數據顯示,至2020年末,廣東赴港上市企業達到274家。深港通交易規模持續增長,全年成交額累計達14.3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達17.2萬億元,人民幣已超越美元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隨着“雙區”建設逐步推進,金融創新政策的逐步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加速集聚。記者從會上獲悉,過去一年,廣東新增廣州港集團財務公司、平安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等20家金融機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集聚輻射效應進一步增強,深圳和廣州在最新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排名均提升2個位次,分列全球第9和21位。

  五大行在粵信貸投放佔全國1/5

  廣東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成爲托底實體經濟企穩回升重要力量。

  記者在會上獲悉,至2020年末,廣東銀行業存貸款餘額全國居首,有力保障重點領域信貸需求。全省本外幣存款餘額26.8萬億元,同比增長15.1%。本外幣貸款餘額19.6萬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各大金融機構積極爭取總部資金傾斜,加大在廣東的資金投放。其中,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廣東的信貸投放佔全國的1/5左右,建行更是達到了1/4。

  金融供給的增加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支持,也爲小微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動力。數據顯示,廣東金融機構圍繞全省經濟發展重點,優化貸款投向結構。全年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39.1%。製造業貸款餘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19.3%,創下2012年以來新高。基礎設施貸款餘額4.1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0個百分點。

  在資本市場方面,廣東也抓住注冊制改革契機,推動更多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數據顯示,廣東直接融資大幅增加。全省證券交易額超200萬億元,同比增長37%。新增境內外IPO企業97家,佔全國的1/6,推動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0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公司60家,累計境內上市企業677家。廣東企業全年從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1.16萬億元,創下曆史新高。

  與此同時,保險業繼續發揮“穩定器”作用。廣東省保險業克服疫情影響,全省實現原保費收入5653億元,同比增長2.8%。在發揮風險保障功能方面,廣東出口信用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8000億元,同比增長8%。此外,記者從會上獲悉,全省落地的農險産品已達116個,基本覆蓋農業生産主要品種。

  P2P網貸在運營機構數量清零

  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對于金融業來說也是一場“壓力測試”。面對疫情對金融體系造成的沖擊和影響,廣東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重大成效,爲有效應對疫情沖擊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推動成立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並建立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突發流動性風險應急處置協調機制、資本市場風險應對協調機制,抓好風險個案和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控處置,積極推動金融生態環境整治,成功完成了攻堅戰目標任務。數據顯示,2020年末,廣東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19%,同比下降0.07個百分點,比全國低0.73個百分點。

  其中,廣東農信社改制化險工作全面收官,成爲廣東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關鍵一戰。記者了解到,廣東農信改制化險累計化解農信社風險包袱1300億元,降低不良貸款率8個百分點,全省農商行資産總額達到4.1萬億元。

  同時,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處置也取得積極成效。廣東全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存在大股東股票質押風險的上市公司數量淨減少20家。納入整治的707家網貸機構全部退出在營。開展對私募基金和投資公司風險排查,非法集資新發案件宗數及涉案人數、涉案金額分別同比下降32.2%、71.6%、57.4%。

  此外,廣東也加快突破陳案舊案,消除金融風險隱患。2020年,按照國務院批複方案,落後全省農信社改革15年的汕特聯社成功改制組建爲汕頭海灣農村商業銀行。此外,積案超20年的“廣國投”破産案後續資産清查以及債務清算工作全面完成,曆時逾20年的廣州國投債務重組和恢複信託牌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謀劃更高水平金融改革開放政策

  2021年,廣東金融發展將如何布局?記者從會上獲悉,一是在爭取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30條意見”和80項措施全部落地實施的基礎上,謀劃更高水平、更大範圍金融改革開放政策,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和粵澳深度合作試驗區建設。提升廣州、深圳金融中心城市能級,繼續推動粵港澳三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擴大股票、債券、基金跨境交易規模,穩妥開展“跨境理財通”試點,爭取擴大QFLP/QDIE和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試點範圍;加快完善粵東西北現代普惠金融體系,支持帶動“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充分利用現代金融科技手段完善新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積極發展特色農業保險,實施金融生態優化工程,引導金融資源加大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支持。

  二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能效。全面落實與各大金融機構簽署的戰略協議,加強項目對接,更好發揮政策性銀行和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作用,積極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鼓勵赴港澳發行市政建設債券。做好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確保金融紓困中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平穩過渡。完善央地協同工作機制和部門數據共享,促進外貿企業融資供需精準對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幫助外貿企業更好利用彙率避險工具。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開展綠色金融創新,細化完善區域綠色信貸標準,擴大境內外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深化“碳金融”試點工作。

  三是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鞏固支柱産業地位,增強金融資源配置效能。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開業,支持做好期貨産品研究開發,鼓勵通過“期貨+保險”方式幫助實體經濟企業和農業企業更好應對市場風險。加快發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深交所完善上市制度、發行存托憑證、開展“新三闆”轉闆試點和搭建大灣區債券發行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持續強化金融綜合治理,有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預研預判。在國務院金融委地方協調機制框架下,強化對持牌機構日常監管信息的共享,完善金融綜合統計制度,發現風險隱患要及時通報,共同做好對金融風險預判預警和應急處置。

  會議同時指出,要進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有效提升地方金融監管能力;加強黨建引領和組織保證,爲全省金融改革發展和安全穩定保駕護航。

 

來源:南方日報網絡版

一帶一路總商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