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翟崑,通過採訪的形式,對「一帶一路」相關的重要內容、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及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翟崑,曾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長期從事全球、周邊地區及國別(尤其是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的綜合研究和科研管理。

 

東盟是疫情后「一帶一路」重啟的首要之地

今年年初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各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國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貿合作逆勢增長。今年1-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達到4165.5億美元,同比增長3.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東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形成了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良好格局。

中國一帶一路網:您認為,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原因是什麼?

翟崑: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最大的亮點是東盟。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這是誰都想不到的。

我覺得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從1991年到現在,中國和東盟一直在發展夥伴關係,形成了非常好的基礎,雙方貿易每年都有非常大的增長,高峰時曾達到每年20-30%的增長。

第二點,有技術性的原因。歐盟有重大的變化,英國脫歐,英國跟中國的貿易,不能算到歐盟里,所以歐盟和中國的貿易掉得很厲害。

東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西方國家的空缺,美國、歐洲一旦出現問題,我們還有一個廣闊的空間可以做支撐。2013年以來,中國發展「一帶一路」,跟更廣闊的發展中國家去做貿易,打開我們雙向的市場,重大意義就體現出來了。

所以東盟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讓人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戰略意義。

中國一帶一路網:中國和東盟在經貿合作的發展上,趨勢是什麼?

翟崑:從「一帶一路」角度去觀察中國和東盟關係的話,我們一般是從五個路徑。

第一就是中國和東盟會在政策方面優化制度化合作。中國和東盟建立了面向2030年的戰略夥伴關係,未來10年、20年我們的藍圖很清晰。中國和東盟現在是互聯互通的夥伴關係。

在去年,李克強總理在跟東盟國家領導人開會的時候,確定了「一帶一路」和東盟的互聯互通對接,在政策上給未來雙方的關係給予一個保證。這是近40年來中國和東盟發展經驗最重要的一條,我們有制度化保障。

第二條我們有設施、貿易、資金,這三大項作為支撐。在「一帶一路」當中,看得見摸得着的就是設施、貿易還有資金,我們把它叫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還有資金融通,就這三塊而言,在「一帶一路」所有國家當中,東盟應該是最好的,它作為一個整體是最好的。單個國家,像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也都是名列前茅。

我們在北大成立了一個課題組,課題組的名字叫「一帶一路」五通指數課題組,「一帶一路」五通就是五個合作領域,我們進行量化。首先是設施聯通,東盟離我們很近,像中老的鐵路、中泰鐵路、東盟四十幾個港口,大部分都由中國維修、建設。現在還有空港、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都在進行設施的聯通。在數字設施方面,2020年是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所以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會有大的發展。像華為在歐洲在美國受挫,但是東南亞絕大部分國家都是歡迎華為的。

貿易方面已經第一名了。投資方面,東南亞也是中國投資比較多、比較成功的地方,這個地區相對穩定,有制度性規定。像在南亞、在中亞,他們經濟的營商環境沒有東盟好,而在東南亞,像泰國、菲律賓、越南,整體在往上走。這些新興國家,就成為中國在東盟的主要投資地。這樣看下來,東盟還是最佳的投資地和合作地,所以疫情后,東盟仍然是中國「一帶一路」的優先地區和方向。

最後一點是民心相通。舉個例子,根據評估,中國人最喜歡的世界10個旅遊地當中,至少3到5個是東南亞城市,曼谷、新加坡、巴厘島等,所以中國人只要一出遊,首先想到的是東南亞。現在東南亞正在制定政策,把旅遊盡量打開。曼谷最近也在制定政策,就是繼續微笑歡迎中國客人。疫情之後大家都要發展經濟,旅遊也是東南亞的一個強項,所以綜合看下來,東盟在我看來,是疫情之後「一帶一路」重啟的首要之地。

 

「一帶一路」與雙循環結合,東南亞將成為融合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召開常務委員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与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這是中央面對國內外新形勢,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審時度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

中國一帶一路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翟崑:「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經有7年了,這7年是中國內外融通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但是疫情衝擊下,整個世界都可以分成疫情之前的世界和疫情之後的世界。疫情影響了所有的事情,也包括「一帶一路」,在一開始的時候,尤其在12月底、1月、2月,疫情就把「一帶一路」給阻隔了。

「一帶一路」是要互聯互通,但是被疫情打斷,打斷之後,我們還要不要再繼續去做「一帶一路」,其實在學術界是有爭論的,但這個爭論並沒有持續太久。到了3月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辦公室主任會議,強調「一帶一路」要繼續推進。沒過多久,「一帶一路」就重新啟動了。

中國一帶一路網:針對新的變化,我國採取了哪些措施呢?

翟崑:在疫情之前,我們看到全球化發展的一個方向是全球化大於逆全球化,我們也很少聽到要把全球化阻斷的問題。但是疫情之後,我們面臨全球化斷裂的現象。全球化斷裂之後,我們的政策是繼續補上全球化的鏈條,產業鏈、供應鏈,還是說就讓它斷在那了?

中國採取的政策就是補上,這對全球都有好處。但像美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他們就採取了去全球化的政策,具體表現就是跟中國脫鉤。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必須對於自己的內外融通的發展戰略進行一個調整。

這個調整經過學術界、政策界討論,最後形成了雙循環的說法,雙循環討論一直是有的,但是對於內外的地位,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次都有新的論述,現在新的論述是以國內這個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是適應當下疫情期間,全球化斷裂,中國嘗試並且努力去推進地區化和全球化政策的整體背景的。這是我理解的雙循環。

中國一帶一路網:雙循環與「一帶一路」有着怎樣的關係?

翟崑:在雙循環過程中,我們要選擇重點國家和重點方向。在過去7年,中國和138個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我們要選擇重點,選來選去還是東盟。因為剛才我們講到它的一些優勢和條件,所以我覺得東盟或者部分東盟國家,將會成為雙循環的首選。

剛才講「一帶一路」,首要是東南亞地區,那麼「一帶一路」現在要跟雙循環結合起來,所以東南亞這國家成為雙循環的重疊區也好,融合區也好,或者是樞紐區也好,就是這個概念。

今年9月10-11號的時候,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福建的泉州開了2020年的「一帶一路」的重點工作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提出了4點工作任務,第一個就是落實雙多邊,第二個是重大項目,第三個是防範風險,第四個是促進雙循環。

所以,無論是從經濟上來看這個事兒,還是從戰略上來看這個事兒,東南亞都是一個首要地區。

中國一帶一路網:在這個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該如何發展?

翟崑:疫情給「一帶一路」造成衝擊,最大的衝擊是把互聯互通給打斷了。現在我們把互聯互通再連接起來,尤其是全球互聯互通。

去年習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就提出來,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主線。

我們從五通方面去看,首先是政策怎麼溝通,只能通過打電話的形式。疫情期間,習主席經常跟各個國家領導人,用電話的形式來說明我們繼續做「一帶一路」,而且在合適的時候、以合適的方式繼續推進「一帶一路」。

第二個是設施聯通,很多項目是基礎設施項目,但是受疫情影響,各個國家都沒法進行項目的建設。無論從商業角度,還是對於未來營商環境的改善而言,都是負面影響。怎麼辦?在新的經濟條件之下,促進數字貿易和數字跨境貿易。通過這種方式,再去建立中國跟這些「一帶一路」國家最基本的聯通,進一步在疫情之後發展數字技術方面的基礎設施。

第三個是在貿易方面,這幾個月中國產品在全球貿易中所佔比重非常大,尤其是必需品,這跟我們一開始想象的不太一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口罩,類似的東西還有很多。

第四個,在投資方面,因為各種不可抗因素有所停滯,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投資的項目,需要續簽的項目,所以我覺得在「一帶一路」正式重啟之後,這方面也需要加強,但是這次加強需要更加嚴謹細緻。

最後是民心相通,疫情對民心相通造成了巨大的阻隔。最簡單的,旅遊就沒法進行了。

 

跨境電商推動中國與東盟貿易往來

我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數字經濟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協助跨境電商創造出更多、極好的用戶體驗場景和交易場景。

跨境電商不僅僅是技術推動,在政策方面,按照國家的決策部署,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作為新業態之一,跨境電商近年來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外貿發展的重要部分。在中國與東盟卓有成效的貿易往來中,跨境電商功不可沒。

中國一帶一路網:在中國與東盟的外貿中,跨境電商發展情況如何?

翟崑:中國和東南亞的數字經濟合作比較早,也比較快,發展層次比較高,大概有這麼幾個層次,首先就是跨境數字貿易,大家經常講到的水果,在疫情期間,依然能吃到東亞的水果,東亞也依然能吃到中國北方的水果。

第二個層次就是中國和東盟國家正在就促進新一輪數字經濟展開合作,需要制定一些新的政策,有政策才能繼續往前推進。

比如說廣西,廣西是中國面向東南亞的門戶,每年會開中國東盟博覽會。最近國新辦剛發了新聞,就是在中國東盟貿易投資峰會,還有就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都是在廣西進行。廣西最近成立了中國和東盟數字貿易的中心,專門去推進。

現在各方都在推,包括企業最近也在做一件事情,推動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數字經濟合作。例如中國在菲律賓的企業和當地一些企業、政府部門,會共同舉辦有關數字經濟的論壇,通過把多利益相關方請過來一同去討論,形成一些建議給各自的政府,讓他們去推進。這是中國和東盟之間形成的工作慣例。

中國一帶一路網:在您看來,發展數字經濟,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

翟崑:首先是來自地緣政治的挑戰,因為中國和美國現在的關係,美國在全方位地打壓中國,那麼數字經濟這一塊是我們的應有之義,是必然要做的。

現在東南亞是美國和中國競爭數字經濟影響力或者是數字治理影響力的一個關鍵戰略場,因為在這方面,使用誰的數字基礎設施,將會形成相應的規則,這都會影響到中美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

另外一方面就在本地區,仍然存在着例如法律、風俗習慣方面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克服。有些東西在中國開展得順風順水,但是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就得改變具體的設計和做法來適應這個地區,如果不適應,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一帶一路」上的研究與教育

治學與人才培養,成為「一帶一路」長久發展的根基,教育、人才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翟崑教授從自身學術經歷與培養人才角度,分析「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環節。

中國一帶一路網:您是如何進入「一帶一路」相關研究的?

翟崑:在「一帶一路」開始之前,我們就開始了類似於「一帶一路」的研究。「一帶一路」在我看來,是一個內外融通的發展戰略,把中國的國內發展和國際發展連接起來。我的研究宗旨就是把中國的國家發展和世界的發展連通起來,所以我把它叫做內外融通的發展戰略。

在正式提出「一帶一路」之前,我們也一直在做國家發展戰略的研究和政府的諮詢工作,一直就想的是把中國的東西南北中,怎麼跟國際上的東北亞、中亞、南亞、阿拉伯地區、東南亞、大洋洲結合起來。

中國一帶一路網:您認為「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哪方面人才?該如何培養?

翟崑:需要培養的「一帶一路」建設人才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外交人才,第二類是專業人才,第三類是語言人才。

「一帶一路」已經進入國家的整個教育體系當中了。你看現在從中學生、大學生,包括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甚至博士后,他們考試寫論文都有「一帶一路」,所以可以看出穿透性到什麼程度了,這就給「一帶一路」在中國的普及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社會基礎。

 

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內外融通,是國家發展的密碼

採訪的最後,翟崑教授這位在「一帶一路」領域有過諸多探索與試驗的專家,表達了對於「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刻感受,言語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於「一帶一路」建設的強烈信念與憧憬。作為百年大計,「一帶一路」建設持續不斷發展,未來將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一帶一路網:您研究「一帶一路」這麼多年來,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翟崑:長治久安是我們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理想,但長治久安並不容易,因為要受到內憂外患的影響,所以要想長治久安,就要解決內憂外患,如何解決內憂外患呢?

通過內外統籌的方式。所以我們老說當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這就是內外融通,相互有一個協調,這個路徑一直到現在,所以我把它叫做中國國家發展的一個密碼,就是內外融通,就是「一帶一路」。新時代中國為了長治久安,為了國內和國際共同發展,所設定的這麼一個國家發展戰略,這個戰略應該是要持續下去的,我們已經進入到疫情世界之後的高質量發展的2.0版,所以還要繼續走下去。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官網